問:多年前自寫的論文現(xiàn)在查重存在嚴重抄襲怎么辦?
當文章被抄襲可以進行舉報,但是非常的麻煩,
你可以選擇有原創(chuàng)保護的企鵝號發(fā)文,
發(fā)現(xiàn)有抄襲的文章可以在后臺一鍵發(fā)起投訴,非常方便。
出現(xiàn)這個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可能:
第一種是自寫部分的論文論據與其他已發(fā)表的文章中觀點有相似部分,假設你的相似觀點文獻已發(fā)表到互聯(lián)網或者已經被我們資源庫收錄,系統(tǒng)檢測到該段超過50%相似,就會被判斷為抄襲。這種情況很少存在于畢業(yè)生論文中,因為只有專業(yè)的專家學者才會發(fā)表一系列的學術文章,引用了自己以前的創(chuàng)作當然不算超抄襲,又或者你和別人的觀點相似,一個選題每年被數(shù)以百計的學生選用,觀點雷同和相似也是有可能的。
第二種:在自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我們把以前學習過資料主觀的判斷為自己的知識和新觀點,在表述的過程中有一半以上相似,以及專業(yè)術語或公共常識在某段中所占的比例較大,都可能被系統(tǒng)查為抄襲。
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還能怎么辦,當然是改重!改重!改重!難道是要任由這些部分拉高論文查重率嗎?
在Gocheck論文檢測專家檢測完畢后,第一時間查看檢測報告。點擊報告中“自寫”標紅部分右側會顯示原文抄襲鏈接,這個時候需要同學們仔細對比,發(fā)現(xiàn)到底是專業(yè)術語公共常識等問題還是客觀的抄襲了。假設是前者只需要替換關鍵詞,改變語序即可;如果是后者則需要重新改寫這部分內容,或者采用斷句法或者刪減掉一些不影響正常論述的語句,當然前提是改寫之后能夠閱讀通順且不改變原意。
在這里大家需要注意:系統(tǒng)檢測報告只是提供一個檢測依據,最終判斷是否算抄襲是由您單位決定的。我們的系統(tǒng)資源也是動態(tài)更新的,所以建議在在提交給學校/單位進行檢測之前再使用我們的系統(tǒng)檢測一遍,以保證你的論文是符合學術規(guī)范的。
最后,祝小伙伴們順利完成畢業(yè)論文,踏上新的征程!
問:自己寫的論文查重率高.懷疑抄襲.怎么回答
摘要超過30%的確不正常,就是默認的抄襲。即使引用也不可能這么多。
問:碩士論文大量拷貝自己已寫的專利,查重時如何處理? 這個問題搞定了嗎,怎么弄啊,我也有這個問題
一,可以用引用
二,抄自己原來寫的東西是不算抄襲的,就算機器判抄襲你也可以找導師說明情況。
查看論文修改技巧就上多戈論文檢測網。
引用自己的是沒問題的
問:寫毛概論文怎么才能查重率低于30% 本人工科生,毛概老師要求寫5000字的讀書報告。
第一步:初稿一般重復率會比較高(除非你是自己一字一句寫的大神),可以采用萬方、papertest去檢測,然后逐句修改。這個系統(tǒng)是逐句檢測的,也就是說你抄的任何一句話都會被檢測出來。這種檢測算法比較嚴格,從程序的角度分析這種算法比較簡單。因而網上賣的都很便宜,我測的是3萬字,感覺還是物美價廉的。(注意:1 這個庫不包含你上一屆研究生師兄的大論文,修改一定注意. 2 個人建議如果學校是用萬方檢測,就不要去檢測維普之類的
先把論文電子版復制一份,保存一份??礄z測結果,其中一份復制的備份論文,把檢測出重復的部分能刪了先刪了,把不能刪的,15字以內改一改,最好是加減字符,不要改順序,改順序沒太大用,參考文獻刪掉一部分,不能刪的話,先改下,英文文獻可以15個字符換一個詞。把修改過的上交,重新過系統(tǒng)檢查。保存的原論文稍做改動上交紙質版。那個系統(tǒng)很麻煩的,很多沒看過沒應用過的文獻都能給你加上,可見中國人抄襲的功夫,都是互相抄,但是為了保證論文的完整性和表述的準確性,不要隨意改動,上交的紙質版,一定要斟酌,一般檢查完就不會再過檢測系統(tǒng)了,所以紙質版的不用擔心。
第二步:經過修改后,重復率大幅下降了。這時你可以用學術查了,學術查重系統(tǒng)是逐段檢測的,比較智能。檢測后再做局部修改就基本上大功告成了,我最后在網上用學術查是4%,簡單修改后,在學校查是1.5%。
注意:記住,最忌諱的是為了查重,把論文語句改得語句不通、毫無邏輯,這樣是逃不過老師的,哈哈,大家加油!
學術系統(tǒng)計算標準詳細說明:
1.看了一下這個系統(tǒng)的介紹,有個疑問,這套系統(tǒng)對于文字復制鑒別還是不錯的,但對于其他方面的內容呢,比如數(shù)據,圖表,能檢出來嗎?檢不出來的話不還是沒什么用嗎?
學術不端的各種行為中,文字復制是最為普遍和嚴重的,目前本檢測系統(tǒng)對文字復制的檢測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對于圖表、公式、數(shù)據的抄襲和篡改等行為的檢測,目前正在研發(fā)當中,且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歡迎各位繼續(xù)關注本檢測系統(tǒng)的進展并多提批評性及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2.按照這個系統(tǒng)39%以下的都是顯示黃色,那么是否意味著在可容忍的限度內呢?最近看到對上海大學某教師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被撤消的消息,原因是其發(fā)表的兩篇論文有抄襲行為,分別占到25%和30%. 請明示超過多少算是警戒線?
百分比只是描述檢測文獻中重合文字所占的比例大小程度,并不是指該文獻的抄襲嚴重程度。只能這么說,百分比越大,重合字數(shù)越多,存在抄襲的可能性越大。是否屬于抄襲及抄襲的嚴重程度需由專家審查后決定。
3.如何防止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tǒng)成為個人報復的平臺?
這也是我們在認真考慮的事情,目前這套檢測系統(tǒng)還只是在機構一級用戶使用。我們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流程。同時,在技術上,我們也采取了多種手段來最大可能的防止惡意行為,包括一系列嚴格的身份認證,日志記錄等。
4.最小檢測單位是句子,那么在每句話里改動一兩個字就檢測不出來了么?
我們對句子也有相應的處理,有一個句子相似性的算法。并不是句子完全一樣才判斷為相同。句子有句子級的相似算法,段落有段落級的相似算法,計算一篇文獻,一段話是否與其他文獻文字相似,是在此基礎上綜合得出的。
5.如果是從相關書籍上摘下來的原話,但是此話已經被數(shù)據庫中的相關文獻也抄了進去,也就是說前面的文章也從相關書籍上摘了相同的話,但是我的論文中標注的這段話來自相關的書籍,這個算不算學術抄襲?
檢測系統(tǒng)不下結論,是不是抄襲最后還有人工審查這一關,所以,如果是您描述的這種情況,專家會有相應判斷。我們的系統(tǒng)只是提供各種線索和依據,讓人能夠快速掌握檢測文獻的信息。
6.學術檢測系統(tǒng)的權威性?
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tǒng)并不下結論,即檢測系統(tǒng)并不對檢測文獻定性,只是將檢測文獻中與其他已發(fā)表文獻中的雷同部分陳列出來,列出客觀事實,而這篇檢測文獻是否屬于學術不端,需專家做最后的審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