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不端行為有哪些表現(xiàn)?
袁軍鵬研究員等曾對國內23家政府部門和科研單位列出的總計41種科研不端行為表現(xiàn)進行過統(tǒng)計,其中僅有5種科研不端行為被8家以上的部門和單位同時列出。 這個統(tǒng)計表明,學術共同體尚未對科研不端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系統(tǒng)梳理并達成廣泛共識。 一是行為主體是科研人員。 一些政府文件中把科研機構和基金管理部門、管理人員的不當作為也列為科研不端,并不妥當。
科研人員為什么會受到學術不端指控?
科研人員可能會因為科學態(tài)度不公正客觀、不尊重同行學術貢獻,或有門派歧視等原因而受到學術不端指控。 被指控人是否具有主觀故意以及該行為是否造成不良后果是認定學術不端的要點。 12.隱匿利益沖突。
科研不端是學術共同體對科研人員嚴重違背共同體共識行為的判斷嗎?
還有一點應該強調:科研不端是學術共同體對科研人員嚴重違背共同體共識行為的判斷。 在這個判斷的基礎上,科研人員的不端行為有可能同時違反了相應的組織紀律、行業(yè)規(guī)范甚至相關法律法規(guī),這些判斷要由相應的部門和團體做出。
研究生對學術不端的痛恨是怎么回事?
在采訪中,也有研究生向記者表達了對于學術不端的痛恨。 “無論如何,學術造假都是不能原諒的。 學術研究允許失敗,但絕不能造假,因為這是一個研究者的底線。 ”北京師范大學在讀博士生張紅偉說。